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7 08:25: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第一时间感应到地震发生的谭千秋老师,没有选择只身逃生。他只喊了一句话,就使全班学生的生命转危为安。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就让四个学生安然无恙。他的一言喊尽了对学生的真爱。他的一行铸就了他伟大的师魂。

  教学《最后的姿势》,就是要通过解读谭老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受到他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高尚师德。弘扬正气,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爱的精神。

  设计思路:

  读一言一行,感悟高尚师德;听沉痛回忆,学习英雄精神;交流救灾资料,感受中华魂。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最后的姿势》。对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指生读,正音。

  谭千秋洗漱吱吱废墟

  震撼凹陷感动诠释

  坍塌生死攸关

  指导“漱”“凹”的写法。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生读,一生一段,读后正音)

  三、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在5.12汶川大地震到来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精读悟大爱,精品悟师魂。

  1、学习第一段,以读代讲。

  师:2008年5.12这是个平常的日子。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2至7自然段。品一言一行,感悟高尚师德。

  师:然而,这又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下午两点多,一场巨大的`灾难猝然而至。紧急关头,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2至7自然段,圈画出描写谭老师言行的语句。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句子旁边批注。

  交流画出的句子。

  语言: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品读“一言”,感受大爱。

  出示描写谭老师语言的句子。

  师:“他意识到情况不妙。”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用原文的话说一说。(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当时情况非常紧急)

  地震是谭老师第一时间作出的反应,求生是人的本能,谭老师逃生了吗?他怎么做的?

  “快跑”这是谭老师的命令。一个“快”字包含了他怎样的心情?(生说)他脸上的表情会怎样?(生说)可能伴随怎样的动作?(生说)

  指导读:读这一段(第4自然段),该怎样度?(生说:读出情况的危急,谭老师担忧、焦急的心情。)生自由读练、指生读、评价、再读。

  师:从谭老师的语言,我们想到了他的心情,似乎看到了他的表情,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谭老师心中只有学生)(舍己为人)(对学生的爱)(强烈的责任感)……

  再一起读这一段,感受谭老师的高尚人格。

  细读“一行”,感悟师魂。

  师:情况越来越危急,墙体错位,楼板断裂的“吱吱”声撕扯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此时,谭老师怎么还不快跑呢?(有四个学生没冲出教室)

  出示描写谭老师行动的句子。(指生读)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请学生用符号标出句中的动词。(交流)把“护住”换成“挡住”试试,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生说。

  师生共同解读:“拉”前面用了“立即”两个字,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护住”:谭老师的身躯就是学生的避风港。

  提高认识,升华感情:

  师:“拉”“撑”“护”这一连串的动作迅速完成,谭老师身体中所有的能量在瞬间爆发,这巨大的能量源于什么?(对学生的强烈的无私的爱)

  从谭老师的行动你感受到什么?(舍身救生……)

  指导读描写谭老师行动的句子。

  灾难,是一面镜子。一瞬间照出了人的灵魂。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指导朗读2至7自然段

  师: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谭老师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们……他的喊声还响在学生们的耳边,他护住学生的动作就发生在刹那……朗读2至7自然段,再次感悟谭老师高尚的师德。

  3、学习8至12自然段。听沉痛回忆,学习英雄精神。

  师:这一段引用了哪些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你从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中,又感受到什么?

  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千万次地问,为英雄讴歌。

  师:千说万说,在同学和老师心中,谭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遇难前,谭老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老师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了吗?(生说)当一个人在危难时刻,舍生取义,一心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我们就说他是一名“英雄”。你觉得谭老师是英雄吗?

  英雄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讲完了他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课,用鲜血书写了伟大的师爱。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身躯的哪一个动作化为永恒!

  师引读最后一段:

  现场的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后代的人们依然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

  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课文用“最后的姿势”作题目,有什么好处?(生说,师升华)

  五、交流救灾资料,感受中华魂。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许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课前要求搜集有关英雄教师的资料。我们交流一下。

  交流中感受中华魂,激发民族凝聚力。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最后的姿势!

  六、作业。

  a、读后感受很多,请同学们写在日记中。

  b、继续搜集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自己制作一起专题报告。

  板书:

  张开双臂英雄不死

  6最后的姿势

  护住学生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吧!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谁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要素来说说主要内容呢?(5月12日发生大地震,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三、品读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1、过渡:谭老师为何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出如此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作者会抓住什么来写,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来读呢?(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2—7小节,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刻画人物的,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特别好,圈出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4、认真读读你画的句子,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汇报交流:

  (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关键词:大公无私(为公着想,没有私心,没有想到自己)

  指导朗读: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表白心声铿锵有力。

  (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关键词:来不及多想(想到什么?没想到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情况不妙”指的是怎样的情况?用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指导朗读:抓住五个感叹号,读出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关心学生。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关键词:立即、拉、撑、护(反应迅速、当机立断;爱护学生、舍己为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如此抉择?(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指导朗读:情况越来越紧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最后的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把保护伞,撑起一个避风港,撑起了生命的希望。

  6、文章除了对谭老师言行的刻画,还比较多地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出示四句话)。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小结:灾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环境描写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表现他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惊心动魄的瞬间,把2——7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四、品读侧面描写

  1、过渡:楼房塌陷了……谭老师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中,讲台上再也见不

  到他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是从别人的话语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2、请大家默读8——10小节,用波浪线画出别人的语言,圈出关键词,再认真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

  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抓住“死死地护着”、“眼含热泪”体会,誓死护卫学生、令人感动、震撼)

  (2)“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抓住“飞身扑倒”体会,奋不顾身)

  (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抓住“生死攸关”释义并体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我们发现,这几段话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壮举,而是选取了别人说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小结:灾难来得突然,谭老师时间没有留下更多的言行,但是别人的语言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些精彩的片断,分角色朗读8——10自然段。

  五、品读“最后的姿势”

  1、过渡:那个每天早早起床,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的好父亲不在了;那个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不在了;那个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的谭老师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2、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板书: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呢?把课题中的“最后”换个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恪尽职守的姿势,舍己为人的姿势,护卫学生的姿势,大爱无私的姿势、生命的姿势……)

  4、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深感震撼,写下了一段话。

  出示:最后的姿势是恪尽职守的姿势。灾难来临之际,谭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忘记的是自己。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条年轻的生命。地动山摇,楼房坍塌,谭老师依旧坚守在他深爱的教育岗位上。师恩难忘,大爱无私,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伟大灵魂。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

  5、谭老师用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爱与责任)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3

  6、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透彻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直入文本中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留给你的感受吗?(无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

  2、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来不及做出更多的选择,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

  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评价谭老师。(适时板书:普通、爱与责任、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过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本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生命、解读他的师魂。

  二、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现在请大家将视线转移到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爱家人、爱工作)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2、导读:读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负责。

  三、学习第二段,深入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谭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爱家人也爱工作,从教26年来,他对工作始终热忱负责,直至2008年5月12日——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自由读课文第2—7节,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2、默读课文,圈画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语句并在旁边作出简要批注。要求:

  交流:

  【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①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②说说你读懂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以学生为重等)

  ③导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谭老师的精神。

  过渡:千钧一发之际,如何保住来不及逃生的四个孩子?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画词:拉、撑、护并板书)

  ①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那种在危机时刻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学生的生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②重点知道三个动词的理解:

  拉: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没有选择躲避,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让他从死神面前把四条活生生的生命拉回了。

  撑:为课桌底下的四个孩子撑住从屋顶掉下来的瓦砾和楼板,撑起生命的天空,撑起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06-09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02-25

教学设计01-14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8-29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07-17

教学设计模型05-08

《观潮》 教学设计05-09

猫教学设计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