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13:21: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榕树》中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鉴赏优美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学教材:

  20xx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广东版教材必修二。

  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

  学情分析: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眼前的事、眼前的景,生发出对故乡的榕树、故乡的亲人怀念。时隔几十年,对那些寻常景、寻常人、寻常事,作者都动情地去追忆,如历历在目,美妙动人。文章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然而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难理解黄河浪的那种思乡情结,根本无法懂得作者对两棵老榕树会生发出如此诸多情怀。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阅历肤浅,要他们去理解文本,比登天还难。如按常规教学,没有两三个课时,是无法拿下来的。怎么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内容:了解作者及他的著作《故乡的榕树》;自己阅读课文一遍,扫除字、词障碍。

  将学生分为七大组,每组八个人,每个组准备好一本专用的活动记录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二、课前导入。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山一程、水一程,身在异乡忍独行?风一更、雪一更,故园乡音可曾听?同学们,你们曾有过离开故乡的经历吗?有的话,你的感受是怎样?能否写出来。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今天让我们和黄河浪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三、堂上探讨:

  整节课的教学紧进紧围绕着“读——一初评——仿写——说——再评——画”六个环节来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的点评。

  1、读

  读原文。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原文,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一评

  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教师可先示范:

  如第8段第2句中“唯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这句是把两棵枝深叶茂的榕树比拟作人撑巨伞,寓动于静,变物为人,既表现了两棵榕树的超凡形态,又显出卓著的功能。

  3、仿写

  结合高考中仿写考点,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并在小组记录本上写下来。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成分吸收到自己的作文中,又可以理解作者那种思乡情结,从而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教师可以先示范:

  如第11段中第7开始“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做在树头的石版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

  教师仿写的句子是:“有的像我一样,把希望的帆扬到蔚蓝的高空,却仍然怀念着那故乡的小河么?有的还坐在那秘密的花园里,诉说着那理想的故事么?”

  4、说

  要求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评

  要求其他同学就这位同学仿写的句进行评点,从修辞、句式、艺术手法上说说优缺点。

  6、画

  要求每个活动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突出“驮背”榕树,还可以赋上一首小诗。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练习:

  堂上未完成画的小组,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要求每个小组交一幅画。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特别是学生模仿课文作者的语句去表现自己的情感,以及通过作画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做得比较成功;另外,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分析讨论得比较充分,应该说也比较深刻。

  但感到问题也不少。首先是仿写中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现象。其次,老师对学生的点评缺乏到位的讲解,本是这节课很出彩的地方,却轻易跨过去了。

  对这样的一节课,我有一个担心。是不是在文本本身的研读上不够深入,课堂上讨论的很多东西都是文本以外的。这是否合乎我们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呢?课后我问了学生学习的感受。他们觉得这样好,初读这篇文章只觉得太朦胧,当带着仿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再去读时,便能体会文章的好处:课堂上读自己仿写的句子,也是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最后环节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如果没有对文本深入的理解,是画不好这幅画的。这样教师即刻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学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刚上完课后的一点思考。过后再仔细反思一下,恐怕问题多多。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从辨析文章.写作目的入手进行比较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联想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珍惜友情的感情。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中的“榕下小憩”片断和《风景谈》中的“桃林小憩”片断。

  理论根据:叶圣陶:“语文教学应当摆脱课堂的束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文学的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应当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

  教学方法:比较法;尝试法。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难点在于对阅读材料的.写作目的的把握。

  使用教具:幻灯机。

  教学思路:先明确比较阅读的意义,介绍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和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实践,切实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能力迁移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拓展思维,学会求同求异,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引入。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是学会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

  读能力的.好方法,有比较才有辨别,很多大学问家都是得益于此的。比较阅读的形式,最基本的一种是内容比较和形式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则是比较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阅读,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明确阅读内容与比较项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乡的榕树》这篇抒情散文。这篇课文写久居异乡

  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客地大榕树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景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故乡榕树下的一桩桩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儿时往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养育庇护自己的故乡的眷恋之情。回读《风景谈》一文中的“桃林小憩”(见课本36页第三段)一段,并与《故乡的榕树》一文中的第8、第9自然段 “榕下小憩” (见课本124页)作比较,分析它们在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点拨:这两段节选文字的体裁都是散文,同是写工余休息的片断,但它们的.写作目的不同,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也就不同。先比较.写作目的,再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来比较其它方面的异同。

  回顾:《风景谈》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故乡的榕树》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风景谈》一文讴歌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表达作者对解放区的无限热爱与向往,隐隐透露出“中华民族要解放,就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意。《故乡的榕树》一文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养育庇护自己的故乡深深眷恋之情,抒发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内容和形式也就有所不同。

  请完成下页附表:

  3、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答案可以灵活组织。

  教师点拨答案要点:

  (1)立意:《风景谈》中的“桃林小憩”,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革命青年工作之余休息、学习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崇高精神世界;《故乡的榕树》中的“榕下小憩”,表现的是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因为有榕树的庇护才得以透一口气,获得安慰和满足。

  (2)选材组材:“桃林小憩”,作者一方面表现环境条件的简陋、恶劣:在“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这个所谓的“风景”里,只有二三十棵桃树,半盘旧石磨就是“圆桌面”,几尺断碣、一截旧阶石和一些大小石块就是几案和凳子,桃林前面是荞麦和大麻、玉米,这就是“风景”;另一方面又着力突出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清茶和枣子待客,更有几位“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温雅地静静坐着休息;一群青年男女或坐或蹲,正在“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长石条上躺着一位用书掩住脸的……他们到这里只为消除疲劳。这些描写突出了延安青年的高贵精神。“榕下小憩”则围绕故乡榕树给人庇护来选材。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了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荫凉”;另一方面又突出描写烈日下农人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一天辛劳后的乡亲们躺在树下纳凉,谈庄稼、说《水浒》、拉胡琴、唱小曲……在榕树的庇荫下找到一点安慰和满足,突出了榕树给乡亲们的抚慰和快乐。

  (3)情感:都表现出了作者的热爱、崇敬、向往之情,但“桃林小憩”侧重于崇敬和赞美,“榕下小憩”则侧重于表现热爱、思念和眷恋之情。

  (4)表达方式:两段都有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的综合运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桃林小憩”以议论和描写为主,重在阐明“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的道理,在说理中抒情(寓情于理);“榕下小憩”以叙述和抒情为主,重在抒发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寓情于事)。

  小结:比较阅读,要注意从文章的.写作目的入手。.写作目的可以通过.写作背景、.写作内容、情感等途径去了解。而比较阅读的关键在于选准比较的角度,一般是从立意、选材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两个文段就是我们学习比较阅读的典型范例。此外,这两个文段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13课

  教学目标:

  1、探究家乡的榕树,认识我们中心小学五百年古榕的特点,了解它的好处、树龄、涂石灰的原因等知识。

  2、通过介绍与榕树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进而提升到爱家乡的情感。

  3、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一些了解与榕树相关的活动,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明白爱校、爱家乡的不同方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引出对榕树的初步了解,谈话让学生通过榕树这个媒介把家乡和学校联系起来。

 二、活动一:亲近大榕树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课前与榕树亲近的资料。这个环节交流并讲解以下内容:

  1)大榕树有什么作用呢?

  2)榕树和其他树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你喜欢榕树的哪个部分?

  4)榕树的树干底部涂了一层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5)了解学校榕树的“xx”-----中心古榕登记卡

  三、活动二:中心榕树情

  1、边唱校歌《中心之歌》边做动作,让学生明白榕树被写入了我们的校歌里。

  2、介绍校刊《榕树下》

  3、介绍我们中心的节文化之一“首届大榕树艺术节”

  1)请大榕树艺术节节徽设计者介绍节徽

  2)请大榕树艺术节吉祥物设计者介绍榕榕。

  3)榕榕带大家欣赏艺术节的活动剪影。

  4)了解本班参加艺术节的.同学,尤其是获十佳称号的孩子。

  4、读毕业纪念卡的小诗,让学生明白榕树在学校的地位,老师对学生的感情。

  5、了解学校的名校友何镜堂,让学生由爱学校的物移情到爱学校,进而上升到爱家乡,为家乡有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从而激发自己向名人学习。

  四、学校家乡情

  1、布置作业,师总结,升华感情。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故乡》教学设计02-28

《念故乡》教学设计03-13

《故乡》教学设计(集合15篇)10-16

《故乡》教学反思范文08-03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猫教学设计05-07

《掌声》教学设计05-08

教学设计模型05-08

《观潮》 教学设计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