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30 10:00: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惠子相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能读懂课文,掌握并积累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2.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庄子》中“蚊子与牛”的故事导入。

  有一只蚊子飞到一头牛的牛角上停住了,呆了很久很久,然后蚊子对牛喊道:“喂!我要走了!”牛没有理会它。又过了一会儿,蚊子又对牛喊道:“喂,我真的要走了!”牛还是没有理睬它。最后蚊子很生气地对牛嚷嚷道:“我都说要走了,你为什么不理我啊?”牛漫不经心地说:“你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你;你要走了,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呢?”

  二、作者介绍

  借助参考资料,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三、听读—正音

  媒体范读,学生听读后,正字正音。

  相鹓鶵夫醴泉鸱吓

  四、释义—疏通

  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把握文意。

  ⑴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五、试读—准确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停顿。

  六、分析—比喻

  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的小人。

  腐鼠:比作功名利禄。

  七、归纳—主旨

  1.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明确: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及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他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小结:

  庄子和惠子的这一段交往,成了千古美谈。课文结束了,但庄子带给我们的启发应该没有结束。同学们课后应该去阅读更多的像这样具有哲理意味的寓言,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八、作业—整洁

  1.阅读下一则故事。

  2. 《庄子》有许多寓言已演化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请抄写,并释义。

  强聒不舍,栩栩如生,真知灼见

  越俎代庖,沉魚落雁,游刃有余

  迎刃而解,得心应手,捉襟见肘

  附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庄子

  鹓鵮:志向高洁之士。

  鸱:醉心利禄的小人。比喻借事说理

  腐鼠:功名利禄。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相,鵷,夫,醴泉,鸱,‘吓!’

  2、用“8260;”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或,谓,惠,子,曰

  ②夫,鵷,发,于,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1、翻译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

  (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子

  2、之

  ①庄子来

  ②欲代子相

  ①庄子往见之

  ③子知之乎

  ②子知之乎

  ③鵷过之

  ④欲以子之梁国

  3、于

  4、于是

  ①发于南海

  ①于是惠子恐

  ②而飞于北海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二)、古今异义词

  ①或谓惠子

  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三)、省略成分补充

  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

  (四)、判断下列句式,并分析各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庄子来,欲代子相”

  2、仰而视之曰:‘吓!’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鵷邪?”

  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

  1、故事中的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惠子相梁》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六、拓展延伸:走近庄子,净化心灵

  1、庄子思想的核心

  无欲无为,顺其自然

  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2、《庄子》中有趣的故事

  庄周梦蝶,宁做自由之龟

  3、《庄子》流传下来的成语

  望洋兴叹,螳臂挡车,叶公好龙,东施效颦,朝三暮四

  坐井观天,扶摇直上,鹏程万里,越俎代庖,井底之蛙

  不近人情,邯郸学步,贻笑大方,形如槁木,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唇亡齿寒,善始善终,莫逆之交,对牛弹琴

  邯郸学步,大同小异,变化无常,沉鱼落雁,能者多劳

  冥冥之中,视死若生,水天一色,失之交臂,望穿秋水

  呆若木鸡,大相迳庭,旁门左道,相濡以沫,盗亦有道

  夜以继日,一日千里,捉襟见肘,支离破碎,贻笑大方

  哀莫大于心死,不知天高地厚,成者英雄败者贼

  君子之交淡若水,化腐朽为神奇,小巫见大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得而诛之

  七、课堂总结

  1、庄子其人

  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2、《庄子》其书

  其散文堪称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八、布置作业

  1、抄写并翻译《惠子相梁》

  2、选取你熟悉的庄子寓言故事讲给朋友听。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喻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品故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听故事,激趣导入

  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预知庄子反应,且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惠子相梁》的学习中。)

  二、展示学习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 理解文意,把我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志趣。

  三、突破语言关 ,读故事,自主学习

  1.读故事: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突破翻译关,说故事,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对照注释,了解文意。

  2、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说故事。

  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四人合作分角色读课文,读后进行比较。

  六、引读提高 ,品故事,合作探究

  1、 提问:(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明确:(1)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分角色朗读,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小组讨论、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差异, 体会形象鲜明的人物。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七、自学检测

  1、解释下面字词意思

  惠子相梁 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谓惠子曰 代词,有的,有的人

  欲代子相 尊称,您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

  非梧桐不止 栖息

  非练实不食 吃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通“耶”,句末语气词,吗

  2、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夫鹓雏发于南海:起飞、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

  八、 教师总结: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对比鲜明。《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这么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文章,我们当堂要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

  九、布置作业

  1、总结文言知识。

  2、做相关练习。

  板书

  情节出人意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欲代子相----搜与国中----庄子往见----奇鸟之喻

  人物对比鲜明。

  《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4

  教材理解:

  《惠子相梁》写的是惠子当上梁相后,他的朋友庄子要拜访他,由于有人说庄子此来是为了抢相位。惠子在都城搜查多日,他没有料想到庄子压根就没想去抢他的相位。这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处在初中第九册文言单元。教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人物特点。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故事的寓意及如何看待庄子的志趣。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整理法 将重点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整理。

  2、比较法 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体会他们的不同志趣。

  3、朗读法 通过加强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表达效果。

  4、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有这样一个人,长脖子,脖子还长着一个大瘤子,脸色蜡黄。有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去做宰相。他手持鱼竿,连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里,珍藏在宗庙的大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这个人说:“请你们回去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对,是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刚才听到的故事中大家感受到庄子喜欢做官吗?对,不喜欢!但是,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特别喜欢做官,并且做了官还怕被别人抢去。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看《惠子相梁》一文。

  二、学习《惠子相梁》

  (一)让一生朗读课文,然后师生共同正音。

  (二)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予以引导、明确,归纳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强调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用多媒体呈现)

  1、重要词语

  ①惠子相梁( 动词,做宰相 ) ②或谓惠子曰( 有人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 ④子知之乎( 你 )

  ⑤非梧桐不止( 栖息 ) ⑥非练实不食(竹实,即由竹子所结的子 )

  ⑦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⑧于是鸱得腐鼠( 在这时 )

  ⑨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

  2、重要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施做了梁地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这时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内搜捕三天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三)讨论: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待国相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明确:1、惠子——国相 ,庄子——惠子的朋友, “或”——有的.人。

  2、(1)“或”(有的人) 也许是善意提醒惠子保住相位,不要被庄子取而代之;也许是为了挑拨惠子和庄子的关系,自己从中坐收渔翁之利——当上梁国的国相;也许……

  (2)惠子醉心利禄,心胸狭窄 为了保卫相位,“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搜”字程度重,比“找”显得更认真更仔细。“三日三夜”我们还可以理解成是虚指多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惠子调动国都所有警力,甚至还有外地军队;全城戒严,挨家挨户地搜查,鸡犬不宁,人心惶惶,那是一幅多么恐怖的景象!这充分体现出惠子对庄子有很大的铲除决心,庄子的处境很危险。

  难怪惠子把国相的位置看得很重,他为此差一点送了命。请看下面材料:(用多媒体呈现)

  魏国的丞相死了,惠子想要去梁地出任这一职位,在过河的时候太匆忙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路过的划船的人把他救起来。那个人划船的人问他:“你要去哪?干什么啊?怎么会那么匆忙呢?”惠子说:“梁地没有丞相,我想去那试试看。”那个人又说:“你在河中间困着,没有我你就死了,你怎么能到大梁做宰相?”惠子说:“说到在水上驾驶船只纵横穿行我是不如你;但是说到治理国家,保全人民社稷的安康,你和我比起来,就好象还没有完全睁开迷胧双眼的幼犬啊。”

  (3)庄子鄙弃利禄,清高自守。

  ①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四)指导朗读

  读课文,突出重音和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快慢节奏变化,读出蕴涵的情调。

  重点体味下面两个句子: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得极妙,要读出夸张的语气,显示庄子轻松中带有讽刺,亦庄亦谐。)

  三、深入探究

  提问:想当宰相对呢,还是不想当宰相对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如果国王是明君,就辅佐他,发挥自己的才能,给老百姓造福;如果国王是暴君,就不要帮助他,以防助纣为虐祸害百姓。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惠子相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板书: 惠子相梁 《庄子》

  重点词语 人物特点 寓言特点

  相 惠子:醉心利禄 形象生动

  心胸狭窄

  或 委婉含蓄

  庄子:鄙视功名

  国 清高自守 讽刺有力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则故事选自《庄子?秋水》,讲的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说理巧妙贴切。文章不长,但学生可效仿的不少。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欣赏故事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理解比喻说理的妙处。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

  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及成就。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自学释疑

  1.范读课文,学生分组读课文,参照注释翻译课文,一人一句,小组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

  2.检查翻译情况。

  (1)解释加点词语:

  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于是鸱得腐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翻译下列句子: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于是鸱得腐鼠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直译课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四、感知课文内容

  1.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腐鼠、鹓鶵、鸱各比作什么?寓意是什么?

  腐鼠——做宰相(功名利禄)

  鹓鶵——自己(淡泊名利的人)

  鸱——惠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人)

  2.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明确: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3.读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评论明确: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4.读了本文给你什么人生方面的启示?

  讨论后,教师小结:本篇告诉我们做人要坦诚,不能有小人之心,面对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坦荡一生。

  五、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文,思考:

  庄子钓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请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内(国内的事务)累(劳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锦缎,丝织品,用作动词)笥(sì古时盛饭或装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动词)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宁可、宁愿)其死为留骨而贵(显示尊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泞)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请回吧),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1.庄子讲神龟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说话技巧给了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3.与《惠子相梁》比较异同。

  (二)、积累成语:《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大相径庭朝生暮死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失之交臂捉襟见肘踌躇滿志不翼而飞支离破碎真知灼见栩栩如生昭然若揭似是而非学富五车栉风沐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者英雄败者贼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蜀相教学设计10-25

《蜀相》教学反思11-09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学习资料11-05

《蜀相》学习资料11-21

《相鼠》学习资料10-27

《梁甫行》学习资料11-16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教学设计12-13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