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4 09:58: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齐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四、再读课文,研讨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师:除了这些小题大做的词语,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优美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读过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请你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数量不限。画好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只做提示,不做具体说明)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轻。”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情感再现,小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吗?(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请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

  母亲儿子

  —→以小见大—→尊老爱幼

  “我”亲情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f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8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 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亲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 _______, 我是________ 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传达着深切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请你描述温馨的生活瞬间!

  课后寄语: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阳,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后,学生能基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辅目标)。

  2、学生默读讨论后,找出一两处精美的词句,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标)。

  3、背诵最后几句(机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确定目标(5分)

  1、摸学情。同学们自学了吗?都学到些什么?这节课打算探究点什么内容?

  2、定目标。(出示目标略)同学们说合适不合适?有什么改动?

  ●预设说明:

  1、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以确定目标。指名一两个学生谈收获,并征询他们对本节课的打算,这就为调整目标打下了基础。

  2、调查后以简明的语言展示目标,并征得学生的同意。

  3、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这种谈话接近学生,以拉近距离。

  第二板块:换标题、说内容(15分)

  1、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文章内容。

  2、换标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

  1、第1题,可以概括为“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发生分歧与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题,预设所换标题为:分歧、责任、整个世界、走得很仔细、我蹲下身来,背起母亲、走大路、走小路等。

  2、换标题目的之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落实目标“1”,不强加给学生什么,但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探究与欣赏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语言。家庭伦理的内涵在字里行间流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深刻、优美、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预设说明:

  1、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预设如下:

  (1)词语。如“熬(母亲痛苦、我心痛与庆幸)”“铺(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为先)”“慢慢地(郑重小心情态)”等。

  (2)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细节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伦理原则?孝字化解,孝优先原则。“尊老”更可贵。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中年人肩负着养老抚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这是本节课的主目标,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但不强迫学生都答出来。

  第四板块:读背欣赏,归纳所得

  1、读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体读最后一段,反复朗读背诵最后一句。

  2、检测回顾。提示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

  ●预设说明:“1”一项机动内容,根据进度取舍。“2”这篇课言写了我们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产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儿子而先满足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当头”的伦理思想。我背着老,妻背着幼,像是整个世界,这是在“做人先尽孝”理念基础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会稳定的砥柱。在写法上,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语言对称淡雅,余味袅袅。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顺 爱幼更尊老对称

  整个世界(家庭-社会) 养老抚幼承前启后象征

  板书设计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简明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一两处精美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背诵最后一句。

《散步》教学设计5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习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7

  一、定位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⑴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

  (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⑵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⑶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

  (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⑴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⑵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⑶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⑷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0

  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11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美。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明确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学生轻声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四、探究研习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⑴ 通过散步,描写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赞美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 “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五、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研读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

  本文是一篇亲情浓郁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的生理距离,并不能完全体会文章深蕴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调动学生们对于父母的情感储备,来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较阅读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所学技能。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两鬓开始变白,双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二、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预习,让大家自行扫清了文字障碍,并且请大家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请看屏幕上的这些字词。

  熬一霎时各得其所水波粼粼委屈

  哪位同学愿意为这些字词正音呢?

  很好,谁知道一霎时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呢?

  如果闭上课本,你们能写出来吗?好,合上课本,拿出纸和笔,我们现场测试一下。(检测一霎时水波粼粼)

  大家回去预习得很充分,非常好。那今天为了上这堂课,老师也精心做了准备,现在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诵,朗诵结束后,如果大家觉得精彩,就请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觉得不精彩,请多提建议。

  教师朗诵

  怎么样?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那你愿不愿意也为老师秀一段。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

  2、因为时间关系,咱们今天的才艺展现就到此为止。现在咱们回到文本上,请大家思考屏幕上的这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布.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起母亲,妻背起儿子.

  2)请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关于"我"

  孝顺善良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弃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关于我的母亲

  文中的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么,请同学来说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如何呢?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3)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尊老爱幼.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淡的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都能体会得到.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的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渗透的理解的呆会我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三)品析语言

  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很平凡但也非常感人.咱们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芒.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语等

  1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4段写景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新意,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东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布,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9-01

散步教学设计02-25

《散步》教学设计15篇12-23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2-04

《散步》说课稿11-05

散步说课稿01-19

散步说课稿02-05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