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铭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陋室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领略韵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现实意义、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以及了解韵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文学圣地一日游
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出其中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这里有两处文学圣地,你知道吗?分别在哪里?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杜甫)
陋室有德馨,刘梦德安贫乐道不改高洁之志、刘禹锡
2、课外拾趣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二、知识抽查
1、你知道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押的是ing和in韵
3、“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世界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4、古代诗人被称为诗豪的是谁?刘禹锡
5、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三、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
2、划出朗读的节奏、
1、辨音识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调素琴(tiáo)
2、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欣赏名家朗诵,并试揣摩朗诵的技巧,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
4、各组推选一位实力的一位,代表本组进行朗诵比赛,朗诵内容《陋室铭》、
四、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量高!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效果检测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遂以名楼卷卷有爷名
是:斯是陋室是吾剑之所从坠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2、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研读课文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10、小结课文
六、迁移拓展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怎样来劝告他、
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x x你好,我觉得你这个铭文写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语文基础功非常好,这一点我真是自愧不如,不过这种对待学习的思想我却不敢苟同,我们学习既不是为文凭、也不是为别人学,而是为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陋室铭》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释题目,介绍写作背景
1、导入课文:
师:前一阶段有一首《考试铭》流传很广,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哪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读起来很好笑,但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不管是从节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铭都远远高于考试铭、
2、解释题目: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题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明白了"陋室铭"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绍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二、解释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解释字词:
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等同学们没有问题后,有重点地解释课文、
重点字词: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2、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一遍课文,提问同学来翻译课文,老师从旁提示、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给课文分层: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个角度来说明、
(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课文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再朗诵一遍课文,结合意思,在朗诵的过程中,试着把它背诵下来、
三、完成课后作业,:
1、做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一
2、课后练习与思考题二
《陋室铭》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设想
1、疏通文意与对内容、写作的分析结合进行、
2、可由《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课上尽量多给学生朗读时间,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内容,点拨写法、
2、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1、引入
提问:我们曾经读过莫泊桑写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的宿舍和刘禹锡的.陋室,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
归纳:都很简陋:福楼拜的“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刘禹锡住的“斯是陋室”、他们都有很多高尚博学的客人:那一篇写了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篇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者表达了相近的情趣,但写法不尽相同、前一篇描写细腻,是写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记物的铭文、
2、体裁:铭、
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请找出本文的韵脚、归纳:韵脚共八个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3、作者:刘禹锡,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
二、分析课文、
1、范读全文,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2、提问: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归纳:之①、②,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
名①,形容词,著名;名②,动词,命名、
鸿①,形容词,大;鸿②,名词,大雁、
是①,判断动词,是;是②,指示代词,这、
3、讨论、讲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至“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到结尾)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提问:开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
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指名背诵第一层、全体背诵第一层、
(2)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苔痕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
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
归纳:表达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定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
指名背诵第二层、全体背诵第二层、
(3)请学生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提问:在描写陋室时,突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的以古贤自况,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
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全文,有什么好处?
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诵全文,全体反复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
2、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陋室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10-06
《陋室铭》教学反思10-22
《陋室铭》说课稿05-17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教学设计08-23
比的教学设计10-08
教学设计12-13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18
《春晓》教学设计04-05
《寓言》教学设计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