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0 14:39: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情感目标: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媒体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投影机,放映机等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 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1)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 "我"当时表现怎样 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 "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 "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 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父母对于巴迪不同的评价,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体会到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如“你就是巴迪”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而且还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如预习、投入课文当中、仔细揣摩等。

  【教学过程】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楼梯口、班级,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1、读名言,质疑:

  ⑴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⑵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⑶师小结:

  爱的力量、警告的力量平衡。

  ⑷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②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③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悟名言、解疑:

  ⑴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对,就是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一段。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⑵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吧?那谁能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老师备课时准备的许多内容都不用讲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可见,预习是如此重要。因此,老师建议大家,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这样你会学得更好。

  ⑶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不同的评价,那么当巴迪听到了父母的评价之后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画,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

  反馈:

  ①听到“精彩极了”之后的反应:腼腆得意。

  ②读相关的段落,并谈出自己的看法。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因第一次做某件事得到爸爸或妈妈的赞扬?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讲,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此时的巴迪和当时的你心情是一样的呀!那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指名读。齐读:

  大家集体读一遍,读出你心中的巴迪。

  ④如果你就是巴迪,整个下午都在家里等待着爸爸回来,等待着爸爸来看你的杰作,你这一下午的心情如何?你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是啊,你肯定希望能够得到爸爸的赞扬,所以还把诗认真地誊写了一遍。哪个巴迪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这一下午都做了什么?(指名读课文)

  ⑤所有的巴迪们,咱们一起来一遍。读得真好,你们肯定都希望爸爸也能说上一句“精彩极了”,对吧?可惜你一下午满怀信心、希望的等待只换来了爸爸的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你能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伤心、失望、委屈来读读这句话。(我再也受不了了。……)

  ⑥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随着他喜,随着他忧。阅读、朗读就要这样投入进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伤,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⑷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不同的评价?

  随机板书:

  鼓励提醒

  小结: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仅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它可能会不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父亲的糟糕透了这种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⑸可是这个时候的巴迪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评价,还会因妈妈的赞扬而得意洋洋,因爸爸的批评而沮丧万分,那么长大之后的巴迪有没有理解父母的用心呢,有没有自暴自弃呢或作出什么成绩来呢?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多么幸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是啊,等他长大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他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⑹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3、联系生活: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这种慈祥的爱或严厉的爱?

  三、写名言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有着很深的感触,我把我的感触、体会总结成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失意。课后,同学们也可以象老师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提醒

  ↘ ↙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使学生懂得父母不同的评价方式都浸透了对孩子的爱。

  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关键: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回答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师:母亲的赞扬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使得他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既自豪又信心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巴迪在等待父亲回来。

  语段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你发现这句话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巴蒂非常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

  小结:巴蒂既焦急又甜蜜地等待着,想象着父亲会比母亲更加赞赏他,可是,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语段四:“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1)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话?(2)扔是一个怎样的动作?(3)我们看完一样东西的一般动作是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扔?(这首诗确实不怎么样,很糟糕。)

  小结:是啊,一个动作传递一种态度,一种感情,小巴迪听到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是什么反应?出示课件。

  语段五: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可是,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语段六:“几年后?糟糕的诗。”

  学生齐读: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对的)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的(疼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作者的父亲比较(公正)。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但当时的巴迪那么小,他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吗?(不能)母亲对他的表扬使他得意洋洋,父亲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自由朗读

  语段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为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语段八:学生回答:“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因为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啊。

  好,现在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停止了写作?

  学生回答:不是,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语段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

  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渡: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看着课文第17自然段,随音乐齐声朗读。

  恩,读的非常的精彩。

  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

  “精彩极了”代表着妈妈的赞许、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着父亲的批评、提醒,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的爱,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二者都是希望我努力奋斗,争取好成绩,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爱。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

  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总结

  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了爱,他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写下来。

  教学反思:本文的文字浅显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学生易于理解。教学中,应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 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 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 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

  2、“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全文

  1、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b)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c)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

  (2)反馈交流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b)“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认真抄写好的诗给父亲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巴迪的父亲回家看了巴迪的'诗后和母亲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对他的诗表示赞扬,想一想这样会对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估计: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他就不施进取,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作者父亲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写的诗怎么样?

  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借鉴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2、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学会生字,理解文中不懂的'生词。

  5、在讨论的基础上能及时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学习准备】

  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朗读,讨论解疑。

  〖教具准备

  1、抄有现代诗教育与孩子的投影片。

  2、抄有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出课题

  1、投影片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引出课题。

  2、由课题提出问题:

  ⑴ 为什么要打引号?

  ⑵ 分别是谁说的?

  ⑶ 为什么会这么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评价?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⑴ 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实际谈感受,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花时间使学生切实理解第一个问题,这对解决后两个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⑵ 为什么我越来越体会到我是多么幸运?

  以生活例子具体说说幸运和不幸运。

  ⑶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结合第二题,以简笔画形式来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解疑。

  5、班内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

  四、作业

  准备下节课的辩论赛。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鼓励 父亲:批评

  兼而有之(幸运)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看着课题,你能简单地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精彩极了”部分

  1、母亲对我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请你找出描写母亲评价巴迪的句子。

  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1)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母亲当时很兴奋、很激动、也很惊讶)你从哪里看出母亲很激动、很兴奋?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这么激动,她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2、听到母亲这样的赞扬,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巴迪,你会怎么想?(说话练习:我想……)

  3、我迫不及待得想把小诗给父亲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我的这种期待的心情?读2~~5自然段,找找,划划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说说从哪个词中感受到我那种期待的心情?(抓时间词,感受迫切,迫不及待)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时间虽然很短,可在期待中,时间似乎过得很长,我急切地想要父亲看到我的小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等啊等,等啊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此时此刻,巴迪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并指导朗读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我的急切?说句子,并指导朗读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将近七点钟,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3)整整一个下午,巴迪都怀着这样的心情期待着父亲的回来。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巴迪心想……

  三、学习“糟糕透了”部分

  1、巴迪这样的满怀欣喜,满怀“期待”,那他如愿以偿了吗?——

  2、让我们先来听听父亲和母亲的一番对话吧:(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读)

  3、巴迪得到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理解“透”

  4、听到父亲这样的评价,——(引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1)我再也受不了了。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下我当时的想法

  我再也受不了了。心想,于是,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2)交流。(学生说一个想法,就让学生读出巴迪的这种心情)

  (3)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我伤心、难过、失落到了极点?(几个动作词)指导读好几个动作词。

  (4)我伤心、难过、失落到了极点,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巴迪想通了吗?直到几年后,引读第15自然段……

  四、感受父母两种不同的爱

  1、长大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母对我的不一样的评价呢?自由读16、17段

  2、交流。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理解“幸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鼓励、提醒,)

  父亲提醒巴迪“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短短八个字的背后却蕴涵着着丰富的内容。说说,当我遇到什么事情时,父亲会提醒我小心什么?注意什么?……

  (2)“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3、父母的“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在我少年时代一直交织在我耳际,我在这样两种爱的鼓舞下,努力地向前驶去。如今,我已经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有了很多的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4、同学们,巴迪有如此的成就,仅仅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提醒就够了吗?那还需要什么呢?到课文中去找找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1)什么是“谨慎”?(小心)我为什么要“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所以我要——“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3)是啊,要想使爱的天平平衡,我们不仅需要来自父母的鼓励与提醒,更应该有自己的谨慎把握。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5、最后,就让我们用这首小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新课: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请指定学生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出示):

  糟糕 确实 腼腆 自豪 誊写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慈祥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谨慎 歧途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

  多音字:将 jiāng:将军

  jiàng:将士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3、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5、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6、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的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又把诗“扔”回原处,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⑶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和批评),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2、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的,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4、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

  5、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自读15—17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

  (一)阅读《我的母亲》[法国]罗曼·加里(节选)。

  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二)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童年的诗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引号。(在这里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题目引用了他们的话,所以加引号。)

  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了,面对儿子的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相反的评价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讨论。)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屏幕出示):

  巴迪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自豪誊写敬仰奇妙

  判断湿润糟糕一如既往出版歧途警告谨慎

  注意:哪一个词语比较难读?大家齐读两遍。“腼腆、誊写、歧途”

  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2)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生问生答)

  三、研读课文:

  1、主要内容

  师:通过预习,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称赞说“精彩极了”,爸爸却批评说“糟糕透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我获得了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指导,成长为一名作家。长大后,我明白了他们的评价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2、解读1-14段

  师:事情的起因是源于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屏幕出示):同样的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读1-14自然段,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笔画出来,并在这些词句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汇报: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师: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1.师:这是母亲的反应,大家看一看,这段话里有哪些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妈妈激动、开心、惊讶、在鼓励作者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妈妈高兴、开心?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4.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孙静茹)

  5.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6.大家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源于爱,是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扬扬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可是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二)、父亲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表现父亲反应的句子?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父亲喜欢这首诗吗?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得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批评、严厉)

  (3)师:遭爱到父亲的批评以后,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描写?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4)师: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三)分角色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1-14自然段。

  (四)讲解15-17段。

  师: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幻灯出示:作者简介。)大家想一想?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

  请同学们读15-17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一下,找出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

  预设: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师:从这里我看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他,有个严厉的父亲一直帮他修改。

  所以作者感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齐读“都……提高。”

  师:“歧途”是什么意思?——比喻错误的道路。

  师:那么请大家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作者没有误入歧途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齐读。

  师:谁知道生活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师: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母亲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板书:爱)

  3、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母亲赞扬鼓励式的爱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会怎样?

  4、谁能跟我们讲一讲你的父母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老师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

  (五)作业:小练笔

  师:生活中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种形式的爱,试着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11-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1-07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05-22

《牛和鹅》教学设计06-08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06-27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