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06 13:19: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做了一张贺卡,准备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妈妈们,这张贺卡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笑笑、淘气、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贺卡的示意图,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谁画的像。

  1、出示图。

  2、观察图,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

  4、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他们是怎么画的?

  5、小组汇报

  笑笑:我画的图,宽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4厘米,长1、5厘米相当于实际的6厘米。

  淘气:卡片的长和宽的比是6:4、也就是3:2,所以,我画的图长和宽的比也是3:2。

  小斌:只要长比宽长一些就行。

  6、画的图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得出:只要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和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相等,二是图中的长和宽的比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相等)来画,画的图才像。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以量出原来的长和宽,再将它们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才能画的像。

  活动二、画一画

  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三、探究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汇报。

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xx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渗透公式自向运用与逆向运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思维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2.难点

  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及作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三、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复习导入

  (l)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请用式子表示.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①69600

  ②-5746

  (3)计算:①

  ②

  ③

  2.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由此我们规定

  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同底数幂扫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

  例如:

  可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

  由此我们规定

  一般我们规定

  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3.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1)(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

  (2)

  解:(1)

  (2)

  练习:P141 1,2.

  例3把100、1、0.1、0.01、0.0001写成10的幂的形式.

  由学生归纳得出:①大于1的整数的位数减1等于10的幂的指数.②小于1的纯小数,连续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0)等于10的幂的指数的'绝对值.

  问:把0.000007写成只有一个整数位的数与10的幂的积的形式.

  解:

  像上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例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8、0.000016、0.0000000125

  解:

  例5地球的质量约是 吨,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的质量约是多少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

  (吨)

  答:木星的质量约是 吨.

  练习:P1421,2.

  四总结、扩展

  1.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规律:

  (1)绝对值较大的数,n是非负整数,n=原数的整数部分位数减1.

  (2)绝对值较小的数,n为一个负整数,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

  五、布置作业

  P143A组4,5,6;B组1,2,3,4.

  参考答案

  略.

  六、板书设计

  投影幕

  引入:

  例2

  例4

  例3

  例5

  例1

  练习

  练习

数学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困难。本课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知识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七题是用"停车场"的画面展开的,描述了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6辆车正在开进停车场,要解决的是"现有几辆车"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首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复习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依靠关联词语理清解题思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给出的资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对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难。因此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须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图外的信息资源,学会解答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条件和问题的题目。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创设情境,在游戏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复习"用数学"第117页第7题时教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出发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出示图中两为小朋友的对话,理解"又开来了6辆"这话的含义,告诉学生,图上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出来,应该根据图上小朋友告诉我们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七、课前准备

  课件:停车场情境图,堆雪人图和妈妈儿子对话图。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 )=11 14-( )=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 )=13 8+( )=15 12-( )=2

  5-( )=4 7-( )=1 (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三)巩固练习新题

  出示"堆雪人图",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口头编出一道应用题。)

  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2、出示"对话图",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四)教师总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学",大家能够根据图上的意思解答问题了。现在老师出一道题目,你还会做吗?(出示下题)

  2、从你们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据"9+7"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老师、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得好。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6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运用”的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提出问题

  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分析问题

  方法一:直接测量(误差大)

  方法二:计算法

  解决问题

  自行车行进原理

  探究车轮转动的圈数与什么有关?

  探究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合作探究

  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转动几个齿?前齿轮走过2个齿呢?5个齿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

  前后齿轮转动的什么数是相等的?

  结论: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后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周长

  运用知识

  自行车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跑多少米?(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出多少种速度

  观察变速自行车

  变速自行车一般有多个前齿轮多个后齿轮,例如这款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合作探究

  出示书上表格,小组合作交流,并完成表格填写

  思考:蹬同样的圈数,前、后齿数比是( )的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为

  什么?

  汇报交流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 齿数比 ×车轮的周长,当车轮周长一定时,前齿轮数齿数:后齿轮数齿数的比值最大时,自行车走的最远。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镜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5—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

  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师用的`示范镜子,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①出示镜子,引导学生照身边的物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

  ③全班同学汇报

  二、探究验证:

  ①用镜子完成P17“试一试”第(1)题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看和你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题,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帮助机灵狗:

  在观察机灵狗的发现,看看是不是对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18“练一练”第1题

  先想想,再用镜子验证一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们能看到图的全部

  四、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览。

数学教学设计9

  20xx年7月3日,我校在多媒体教室组织了“20xx-20xx学年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会上由六年级各科教师代表、各年级段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听了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我受益匪浅,现谈谈学习收获。

  一、备课是上课的根本。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也不过是“信口开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想,这也就是梁娟老师说“备课是上课的根本”的原因吧。

  二、利用好假期。

  杨书花老师在交流时提到,要充分利用好假期。这也充分印证了“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差距越拉越大。”这句话的内涵。“学霸”们在放假期间会继续进行有效学习,才与其他学生彻底拉开距离。虽然我们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对其进行监督,继续让学生在家进行“高效”学习。三、及时复习很重要。

  刘焕梅老师在交流时说,她要求学生每节课上课前都复习一遍上节课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都往往只重视上课时的学习,和课下完成作业,忽略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刘老师的“课前复习”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复习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有所不同,学生的成绩一定会使我们大吃一惊。四、经常关注、鼓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排斥,因为他们的成绩差,本来就有自卑的心理,如果再受到老师的冷落,那他们就会越来越情绪化,成绩会越来越不理想。所以,田宁老师提到要时常关注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班的成绩。

  以上是我听了这次交流会的收获,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一如既往地向这些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跻身于优秀教师之列。

数学教学设计10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足以说明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生活中学数学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莫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我们要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未有过后悔药。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于数学中学生活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理财、购物、比较大小等,无一不用到数的运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深远而非比寻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因此,于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数的内涵,运用数的外延,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也从中学会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题及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及创新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使我们终生受益。

数学教学设计11

  20xx年12月18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我带着思考、带着教学中的困惑,有幸观摩了来自双坪九年制学校和汉阳中学优秀教师的讲课,这次交流会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通过一天的观摩学习,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同类型的课,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侧重点。但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一节课的时间完全是属于学生的。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

  谭继仁老师《比较CO和CO2的性质》一课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他的那种幽默风趣,一流的教学口才,那自然踏实的教学风格、敏锐独到的入文视角、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仍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说这节课用了一个五分钟小时,但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让我无法脱离这优雅的教学氛围。

  双平九年制学校老师的《功》的教学,更让我感动。那种有情有境的情境教学法让人称赞不已。听了这两节课后,我心中有了一个念头,我们也应该从这方面去引导、带动我们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万事都能迎刃而解。教学课堂精彩,而更精彩的是这次活动的评课与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理清了我今后的教学思路。我将汲取所需,使之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合理化,优化自己的业务素质。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深研和探讨。我也深刻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无论是教学功底还是文化功底都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数学探求知识的兴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2、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体会知识的价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内容与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梅花鹿图

  图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离开了,还剩下几只梅花鹿?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鹿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白鹅呢?

  课件出示白鹅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说出图意再列式。

  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

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 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 或mx+n=± (p≥0)。

  如:4x2+16x+16=(2x+4)2 ,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 → 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 (x+3)2=25 降次→x+3=±5 即 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 —8

  可以验证:x1=2,x2= —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使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常为8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 =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根据抛物线的定义解决问题,会求抛物线的焦点弦长。

  教学重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有关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新授:

  例1、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略

  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抛物线上的点M(—3,m)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m的值。

  解:略

  例3、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

  解:略

  点评:1、本题有三种解法:一是求出A、B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二是利用韦达定理找到x1与x2的关系,再利用弦长公式|AB|=求得,这是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三是把过焦点的弦分成两个焦半径的和,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2、抛物线上一点A(x0,y0)到焦点F的距离|AF|=这就是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焦点弦长|AB|=x1+x2+p。

  例4、在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点到焦点F与到点A(3,2)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略

  三、做练习:

  第119页第5题

  四、小结: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需判断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和确定p的值,过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有时用焦点半径公式简单。

  2、焦点弦的几条性质:设直线过焦点F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①;②;③通径长为2p;④焦点弦长|AB|=x1+x2+p。

  五、布置作业:

  习题8.5第4、5、6、7题。

【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11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30

用数学教学设计09-0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4-09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7-28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07-2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