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说课稿>《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时间:2022-12-05 09:59: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1

  《一切都在运动中》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运动单元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A、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参照物”,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说学情

  学生对运动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运动或静止会与学生的前概念存在着冲突,以前一直认为是静止的.东西,现在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也会变成运动的或者一直认为运动的物体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也可能变成静止。

  三、说教学过程。

  这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一谈话导入。在课前让学生先读一读刻舟求见的故事,上课伊始提问学生你觉得那个楚国人能找到自己丢在水里的剑吗?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那个楚国人因为不懂运动常识所以做出这么可笑的事,激励学生学好今天的知识。二认识参照物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先是让学生自学26页上的两幅图,找出并写出图片中运动的物体,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知道它在运动的。接着全班交流,接下来揭示参照物的概念,最后再回到图中找参照物。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三是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第二个作用是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在探究第一个作用时,首先我质疑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书上的两幅图进而得出第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是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的。

  四是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影响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不同,结论也不同,首先让学生用滑板车代替行驶的汽车做模拟实验分析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动不动,然后分析书上的三幅图。进而得出结论。

  五是演练环节设计了一道题。是让学生巩固练习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状态。

  六总结。设计了一道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让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最后点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一切都在运动中。完善课题。指出下节课还需继续探究。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设计。希望各位老师针对我的设计和讲授提出你的宝贵意见。我将不胜感激。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2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一课主要通过对物体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PPT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PPT三部分内容,只展示不说)

  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介绍参照物概念。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丰富学生对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不说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考虑当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学生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概念。(PPT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学生(PPT重点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

  三、说教法(PPT展开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为主,即“提出问题——观察、讨论——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展开教学。同时还将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PPT方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五、说教学准备(PPT材料)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材料:课件、记录表。

  六、说教学过程(PPT教学环节)

  为确保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PPT歌曲、问题)

  (播放歌曲PPT)让学生理解这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什么意思,青山怎么会走呢?学生依据自己对运动的前概念对歌词的意思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歌词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大家都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而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环节二:学习探究,建构新知(PPT教学三个层次)

  根据教材呈现的思路,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理解参照物。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我巧妙地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出示两幅图片PPT)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小组讨论后填写记录表。当学生可能说:“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时……我将及时追问:“你们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从而引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板书:物体——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这个另外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板书:参照物

  活动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我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模版来描述图中的运动。

  活动三:在练习后我会马上提出问题:刚才大家所选择的参照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可能会说:不动的(静止的)。我会马上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呢?(PPT出示27页乘坐汽车图片)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望着车窗外你能看到什么?你看到它们运动了吗?继续追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从而引出:看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我们平时看起来运动而将它假定不动的物体。板书:假定不动或静止如果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果为不同吗?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2.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一:(出示27页上下行电梯图、轮船图PPT)让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教师巡视指导。从而引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于判断运动物体运动的快还是慢有影响吗?紧接着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出示28页上图PPT)。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追问:车内和车外的孩子看同一位旅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从而引出: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来解决吗?学生的回答一定是愿意的。此时出示动画和问题。

  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出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PPT)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得出结论:既然地球在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也就跟着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了。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板书:运动(绝对)我紧接着追问:既然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黑板、教学楼这样的物体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知道所谓静止只是相对某个物体来说的。板书:静止(相对)

  学生经历了有层次的探究历程,也学会了如何探究,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环节三:应用原理,判断解释。

  如果说,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那么,接下来,对于普遍原理的应用,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才不断地明了和清晰。让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课前老师的那个疑惑。(PPT“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环节四:课堂总结

  有人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因此,我以这样的方式总结全课: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对判断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样,不仅总结了全课,同时揭示本课的主旨,更加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环节五:拓展作业。(PPT作业不说)

  为了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通过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体会到科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我设计了如下两个作业:

  1、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

  2、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是运动的,运动得快还是慢?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归纳式的板书。

  板书设计如下:

  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假定不动或静止)

  物体——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这样的板书直观明了,既体现全文内容,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3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四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在这里我主要从教材、学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流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一切都在运动中》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本课的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等。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教材意图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生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概念没有具体化。我抓住学生认知模糊的地方设置阶梯,引导学生利用课件由浅入深的.观察,分析它们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

  四、教法学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交流,认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

  2、师站在讲台前,问: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现在我移动了吗?

  3、移动几步,问:我现在移动了吗?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二)认识参照物

  首先:与学生共讨论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接着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意识到要判断物体的是否运动需要另一个物体和它比较,从而引出参照物。

  (三)练习以参照物进行物体运动的判断

  1、结合书上练习及课件分别以“不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让学生学会利用参照物进行判断,加深对参照物的印象。

  2、演示观察活动:(课件出示)分别以天空的云朵、大飞机、小飞机为参照物,说说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并自已归纳出结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不同。

  3、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四)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通过让学生寻找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在发言汇报中使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在不断的自转和公转地面上的物体每天也随着地球在不断地运动,从而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拓展延伸。

  学生做一做: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再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用手轻轻推动书本,使书本在桌子上慢慢滑动,而笔没有在书本上滑动。选择不同参照系,判断笔是否运动。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数字》说课稿07-19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07-17

人体与运动说课稿11-07

《白桦》说课稿04-02

《孔乙己》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守株待兔》说课稿11-18

《称赞》说课稿11-15

《中东》说课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