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8-17 10:29: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室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01-21

《司马光》教学设计03-14

《司马光》教学反思07-05

司马光教学反思04-08

司马光教学反思03-30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05-04

中班优秀教学设计12-19

《春》优秀教学设计02-17

《吆喝》的教学设计优秀08-16